任姓取名男孩带庆,姓氏仲的来源

dayao

本文目录

  1. 姓氏仲的来源
  2. 周敦颐是周瑜的后代吗
  3. 广东谢姓祖先
  4. 谢姓的起源、历史名人、人口数量、族谱
  5. 仲姓的来历

姓氏仲的来源

出自任姓,氏商朝开国君王汤的佐相仲虺的后代。仲虺,本奚仲之后,辅佐汤治理天下,立有殊勋。仲虺之后以祖字命姓,遂为仲姓。周朝樊侯仲山甫即其后。

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春秋时宋国君主宋庄公之后。宋庄公的儿子字子仲,子仲的子孙字"仲"为姓,成为仲氏的一支。

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公子庆公,字公仲,因乱鲁而遭谴责。庆公死后,其子孙有由于避仇者,以其字为姓,称仲氏。

周敦颐是周瑜的后代吗

根据江西吉安乌东和湖南道州周敦颐故里的《周氏族谱》,以及浙江诸暨与绍兴等地的其他周氏族谱来看,周敦颐为周瑜的29代后裔。

周瑜周敦颐世系族谱如下: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蛇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5世,后稷:又名弃,封于陕西武功西南,尊为周族人始祖,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生叔均。

7世,叔均,生叔望。

8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9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10世,鞠:不窟子。生子曰陶。

11世,陶:陶生侯亚

12世,侯亚生孙子都。

13世,孙子都生公孙仲。

14世,公孙仲生公刘。

15世公刘,商初迁恂邑后迁渭南定居,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16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朴立。

17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18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19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20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21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22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23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24世,侯旅:侯侔子,嗣位豳国。

25世,亚圉:商武丁时西部一大邦盟主。侯侔子,嗣位豳国。

26世,景伯:亚圉子,嗣位豳国。

27世,云都:景伯子,嗣位豳国。

28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29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30世,诸益:组绀子,嗣位豳国。

31世,公叔祖:诸(幸攵皿)子,嗣位豳国。

32世,周太王:古公檀父,商末迁岐山之阳创建周诸侯国,生三子泰伯、仲雍、季历。

33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98岁。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34世,文王昌:季历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王生而圣瑞。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羡里,后6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7年而崩,寿97岁,谥为文王。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今陕西省咸阳西北18里处,有周文王陵)。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35世,周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066年灭商朝定都镐京,始建了长达八百多年的周王朝。商纣五十三年(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爽、毕公高之徒皆左右。武王率修文王绪业。时纣王无道,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商纣闻武王来,亦发兵70万人拒武王。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于是诸侯尊武王为天子。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后崩,寿93岁。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太子诵立,是为成王。

——36代:周成王(姬涌);

——37代:周康王(姬钊);

——38代:周昭王(姬瑕);

——39代:周穆王(姬满);

——40代:周恭王(姬扈);

——41代:周懿王(姬坚);

——42代:周夷王(姬燮);

——43代:周厉王(姬胡,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革典中央集权);

——44代:周宣王(姬静);

——45代:周幽王(宫涅);

——46代:周天子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年登基东迁洛阳中兴周朝在位51年);

——47代:姬烈(周平王少子封为汝坟侯尊为周姓始祖即周烈);

——48代:姬懋(世袭汝坟侯);

——49代:姬文(世袭汝坟侯);

——50代:姬升(世袭汝坟侯);

——51代:姬兴(世袭汝坟侯);

——52代:姬晏(世袭汝坟侯);

——53代:姬安(世袭汝坟侯);

——54代:姬宏(世袭汝坟侯);

——55代:姬明(世袭汝坟侯);

——56代:姬隐(世袭汝坟侯);

任姓取名男孩带庆,姓氏仲的来源

——57代:姬寿(世袭汝坟侯);

——58代:姬容(世袭汝坟侯);

——59代:姬休(世袭汝坟侯);

——60代:姬雄(世袭汝坟侯);

——61代:姬晖(世袭汝坟侯);

——62代:姬宽(世袭汝坟侯);

——63代:姬员(世袭汝坟侯);

——64代:姬成(世袭汝坟侯);

——65代:周邕(世袭汝坟侯,避秦灭杀前朝王室正式改姓周);

——66代:周秀(周邕子生五子仁,义,礼,智,信);

——67代:周仁(汉复封汝坟侯,生十子分支.);

——68代:周球(汉仕至执金吾);

——69代:周应(汉朝平陵令);

——70代:周道(举孝廉拜郎中);

——71代:周约(汉五官中郎将);

——72代:周燕(汉决曹掾居安成,生五子);

——73代:周子兴(汉重合令居宋里,生子∶周璆);

——74代:周璆(汉朝社会名士,生子∶周党);

——75代:周党(汉建武年登第,生子∶周纡);

——76代:周纡【周党子,汉永平年登第,生子一∶周荣。】

——77代:周荣【周纡子,汉章帝年山阳太守,生子二∶周兴、周?(名失考)。】;

——78代:周兴【周荣子,汉永宁年尚书郎,生子二∶周景、周?(名失考)。】;

——79代:周景【周兴子,汉建宁年太尉,生子二∶周忠(汉初平三年太尉)、周尚、周翼。】;

——80代:周翼【周景子,东汉洛阳令,生子二∶周道、周瑜。】;

——81代:周瑜【周翼子,175-210年,东汉偏将军,庐江太守,江夏太守,南郡太守,食邑四县,吴左都督。生子二∶周循、周胤。】;

——82代:周胤【周瑜子,东吴都乡侯生,子三∶周泰、周豫、周纂。】;

——83代:周纂【周胤子,东吴咸远将军,生子一∶周敏。】;

——84代:周敏【周纂子,晋左中郎将,生子一∶周访。】;

——85代:周访【周敏子,晋征西将军寻阳侯,生子一∶周抚。】;

——86代:周抚【周访子,晋元帝年镇西将军,生子一∶周楚。】;

——87代:周楚【周抚子,晋梁益诸军都督,生子一∶周琼。】;

——88代:周琼【周楚子,晋建武将军,生子一∶周虓。】;

——89代:周虓【周琼子,晋龙镶将军,生子一∶周兴。】;

——90代:周兴【周虓子,南朝宋益州刺史,生子一∶周强。】;

——91代:周强【周兴子,齐梁二州刺史,生子一∶灵起。】;

——92代:周灵起【周强子,梁庐二州刺史,封保城侯。生子二∶周表、周炅.】;

——93代:周表【灵起子,梁义衡二州剌史,封蓬陵侯。生子一∶周才卿.】;

——94代:周才卿【周表子,隋德州刺史永城侯,谥日敬。生子二∶周归仁、周怀义】;

——95代:周归仁【才卿子,祖居山东青州即兖州,隋末义宁元年登武进士,授魏博节度使左迁湖广襄阳刺史,封息国公。生子五∶贵珠、贵琼、贵瑛、贵瑰、贵璋.】;

——96代:周贵珠【归仁子,唐贞观年进士。生子二∶文颖、文宝.】;

——97代:周文颖【贵珠子,唐永徽年进士。生子一∶安时.】;

——98代:周安时【文颖子,唐总章年进士。生子二∶如锡、如鍉。得24孙.】;

——99代:周如锡【安时子,唐垂拱年进士。生十八子∶弘谦、弘量、弘德、弘度、弘休、弘顺、弘章、弘慎、弘正、弘颁、弘道、弘亮、弘颂、弘交、弘本、弘明、弘初、弘立。连同胞兄弟如鍉所生六子∶长弘、次弘、三弘、四弘、五弘、六弘.均登第进士入仕,由此周家24兄弟被赞美为大唐24才子。】;

——100代:周弘谦【如锡子,唐天宝年进士,生子一∶从昌.】;

——101代:周从昌【弘谦子,唐永泰年进士,廉、白二州刺史,始迁湖南道州.】;

——102代:周寓【从昌子,唐永贞年进士,生子一∶惟简.】;

——103代:周惟简【周寓子,唐长庆年进士,生子一∶周襄.】;

——104代:周襄【惟简子,唐会昌年进士,生子一∶彦朴.】;

——105代:周彦朴【周襄子,唐大中年进士,生子一∶虞宾.】;

——106代:周虞宾【彦朴子,唐天复年进士,生二子∶从远、从本.】;

——107代:周从远【虞宾子,宋建隆年武进士,生子一∶智强.】;

——108代:周智强【从远子,宋处士生子六∶怀成、怀识、怀铎、怀正、怀辂、怀德.】;

——109代:周怀成【智强子,(即辅成)宋大中祥符进士,生子三∶敦颐、周砺、敦蒉.】;

——110代:周敦颐【始祖元公,辅成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为宋明理学创始人、文学家、教育家。生子二:周寿、周涛(焘)】;

任姓取名男孩带庆,姓氏仲的来源

——111代:周涛【元公次子,宋元佑年进士朝议大夫,生二子∶周縯、周絪,】;

——112代:周縯【周涛长子,宋荫奉议郎,生四子∶政卿、直卿、良卿、贤卿.】;

——113代:周政卿【周縯长子,宋荫承务郎,生二子∶周洵、周沅.】;

——114代:周洵【政卿长子,处士。生五子∶应高、应斗、应隆、应贵、应初】;

——115代:周应高【周洵长子,号四一、溪园,元公六世孙,宋宁宗朝解元登开庆年进士,历知建康(南京)府事兼制置安抚使,多善政载略行,由湖南道州迁居无锡景云乡张塘里土缘姓著名曰周泾。娶张氏,继欢氏生二子∶周惠、周预.】;

——111代:周焘官至徽猷(you)阁侍制派发道州,配杜氏,生子二:縯、絪。

——112代:周縯配文氏生子四:政卿、直卿、良卿、贤卿。(其余的三房宗支迁徙情况可以参考1998年的《涪陵周氏族家谱》);

——113代:周政卿配张氏生子二:钝、钺。(而1998年的《涪陵周氏族家谱》则记载正卿生洵公,洵公生应高、斗、隆、贵、初,斗公生仁孙、智孙、义孙,仁孙公生崇文、崇武、崇诚,崇文公生熏、琥,熏公生泰贲、泰定、泰贞,泰贲公生文渊、文裔、文傅,文裔公生贤,贤公,文傅公生冕公,1356年受翰林院五经博士,冕公生彷辚。彷辚公承袭博士,居道州云乐,生四子:道、遂、迈、纶。);

——114代:周钝政卿公长子,攻书法,性孝友,不慕名利,配李氏。生子三:伯瑞、伯瑜、伯珍。

——115代:周伯瑜钝公次子,孝友上闻,南宋高宗绍兴二年壬子征辟不受,配何氏。生子一:勍。

——116代:周勍伯瑜公之子,砺志力学,立品清高,配朱氏。生子二;选、达。

——117代:周选勍公长子,南宋孝宗隆兴元年未由明经授南康训导,配程氏。生子二:师学、为学。

——118代:周师学选公长子,南宋宁宗,嘉定元年戊辰官户部郎中,配吴氏,生子二:仪、翎(麻城谱记载是:翊)。

——119代:周仪师学公长子,南宋理宗宝庆二年丙戌征以贡生举人,坚辞不就,配杨氏。生子三:梦旦、梦晟、梦升。

——120代:周梦晟仪公次子,沉潜纯谨,孝友笃行。配任氏,生子潞、淑。

——121代:周潞梦晟公长子,配向氏,生子一:簋。

——122代:周簋潞公之子,配程氏,生子二:纶、绅。

——123代:周纶簋公长子,元世祖至元二十年甲申官知筠州,迁司马,封万户侯,已经迁居住在麻城孝感。配朱氏,生子祯。

——124代:周祯(1324.02.03-1388.09.18)纶公之子,号“门+音(谙an)臣”,元顺帝至正三年癸未(1343年)进士,弃官隐居二十余年,始出佐明太祖定天下,官刑部尚书。配郑氏,生子三:特修、是修、仁德。

——125代:周特修祯公长子,明建文元年已卯官授南京主事。配方氏,生子三:良璧、良玉、良弼。现重庆市内的涪陵、南川、武隆、垫江、丰都、石柱、长寿,贵州桐梓、遵义,四川省苍溪县等地均有特修公之后裔,其裔孙已经遍及全国,有的早已迁居海外。

广东谢姓祖先

1、鹤山县鹤城

鹤山县鹤城一带字辈:

国子仕世兴,文德显朝堂;粤东居广肇,清鹤兆嘉祥;永保长守富,创业万年康。

2、广东支系

广东谢氏用“24字作为字辈:

士崇文学,道德才华,曰圣维彦,汝克绍嘉,应元启裔,宏宗世遐。

3、广东潮汕

广东潮汕谢氏辈序诗:公尔则子弘,殷有良承绍;邦伯卿夫士,格致诚正修;德礼昭平治,诗书合诒谋;傅家惟孝顺,弈世庆贤良。

新拟辈序诗:高堂勤定省,昆仲友恭亲;敦厚千祥集,仁慈百福臻;文丰智慧广,行美品容端;南国根源远,宝树宗泽长。

广东省饶平县新丰镇溁溪乡:福秉崇宗文,廷宪永克昌。迪茂启大瑞,世德发祯祥。孝友传家宝,诗书华国珍。芝兰馨远绍,玉树叶绵长。

4、英德市

广东英德市横石塘谢氏字辈份:

文献思绍晋,基开宝树祥;克成维祖立,修德庆荣昌。

5、连南县寨岗镇山心村字辈:

德善扶道景君止,隆秀有定文仕啟,永绍尚其家锦锡,向祯祥庆遗風世,绪凰昌崇高声能,国纪齐建运泰通。

6、连平县

连平县上坪(复渊公)字辈是:

福呈延上浩﹐嘉继荣国朝﹐文明开泰运﹐细得衍光绍。

连平腊溪谢氏字辈派行:

法大宗祖本谢文,上宫皇廷世履纯,乾良承德元和泰,坤宁济美昭穆芬,宝树衍传时正茂,玉兰秀发必超群,习书自是登荣贵,永庆清平佐圣君。

连平县陂头(复澈公)字辈:

复延丕泰景,远绍恩泽弘,廷兰蕃衍运,玉树奕世芳。垂统宗恭大,贻谋祖德长。

鸿猷光晋代,俊业焕绵扬。文明家必茂,福寿冠华章,立志乾振盛,国思全荣昌。

7、广东韶关市、乐昌市、乳源县谢氏,湖南汝城县谢氏,湖南蓝山县谢氏,四川邻水县谢氏:其字辈:

富贵荣华福泰昌,智慧祖宗万世天;高明广大正纲常,功烈建勋标朝彰;上思嘉登文武略,尧舜贤臣辅寰匡;九锡膺耀乾坤升,佩玉效忠佐君良;挺宰权衡贺御极,海宇同辉绍余香。

后修了新谱,又有新辈排序,但大多人还在用上述老排行。91世始新排行为:

经纬辅乾坤,海宇庆升平。治国宏猷展,兴邦志凌云。立德存仁厚,怀民惠泽新。善学超前哲,伟略冠群英,源泉汇灏瀚,金玉积丰盈。东山长发瑞,宝树振家声。

8、汕尾市

广东省汕尾市谢氏支系,堂号是“宝树堂”,祖先原来是住在原海丰县金锡都,后来因为战乱,而移走,已传至“道”字。辈序为:

辉林世子俊,立拨大家声,道德光中业,文章报国恩,兰开香正远,凤纪采扬清,玉友金昆显,芳名万代成。

汕尾市陆河县:锡作承洪德,声世定乾清,芳茗绍相业,隆建啟文明,仁泰宜东晋,春新展国英,元亨长发瑞,芝茂桂恒贞

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文隆兴盛茂,畅瑞嘉裕志,建国立纲纪,宝树传万世。

9、龙川县,连平县

龙川县山池(复涛\\复海公)字辈:

寿禧廷仁善,伯林仲成景,世绍翰皇祚,益霖纶,祯泰任际逢,宗功广勋德,喜荣显尊荣。

龙川县龙母镇洋田三赦公派下:

(1)仕芳公房:(“君“字辈为三赦公之子)

君子务本,仕王天山,安国上云……

(2)毓奇房:(“生”字辈为三赦公第11世孙)

生士起有,春景云开……

(3)黄石镇进解村景聪公房:(“景”字辈为三赦公第6世孙)

景德锡安明成树其龄凤荣元亨康贞先发

(4)枫树坝宜坑近代排行(“国“字辈为三赦公第26世孙)

国芳元光启,初梅逢春高。兰华开新景,庆贺百子飘,世代同连理,鹰飞逞英豪。

(5)广东连南县寨岗镇金鸡田龙村宝树堂谢氏字辈:向学端其志,家修守义方,恭承先世泽,乃裔万年昌

10、广东番禺芳村

芳村谢氏字表:

名:显达继丕基,玉树曾荣彰祖德

字:俭琴敦世守,兰阶敏秀振家声

11、广东省阳山黎埠及连南寨岗德太公裔辈份排列

“德-善-扶-道-景-君-止-隆-秀-有-定-文-仕-啟-永-绍-尚-其-家-锦-锡-向-祯-祥-庆-遗-風-世-绪-凰-昌-崇-高-声-能-国-纪-齐-建-运-泰-通”

12、清远市

高田镇石颈村(乌石坑)字辈诗:

凤素肖一国_观朝显居纲,德成兰玉秀_经世有文章,振作宏谟善_丕承伟烈昌,克家希永绍_奕载发其详

清远连州东陂镇:文学宗东国,勳名显泰朝,风流干载在,富贵万年标

清远市清城区凤城街办田龙管理区:逢宏元文应国华端在明经学家盛全丛念德修宝树当兴发芝兰奕叶长

13.梅州

平远县差干镇湍溪村石下辈分(17世——23世)排名为:乐观新仕谢世英国汝惟成文用光兹绪彩凤长扬芬兰远继载咏诜绳遹徵师济克绍徽猷善承燕诒盛也而衍焕然亦丽皇哉令图以昭来许……

丰顺县大龙华镇、径门镇:宗玉仕子民廷其文时开成国泰敦诗悦礼恩义传家钦德欣章发达茂盛兰桂腾芳......

14.惠来县仙庵区桥观乡桥头仔村:

文汝允士大昌启,基业振崇庆世明,嘉德赞君逢盛兆,瑞庭远立应建勋

15.广东罗定市:大应九天日文章礼乐新

罗定市附城街道新民村委庙背坪:恩,强,柱,维,和

16.广东、平远、石正、安仁、南台、安南、辈分:君乐何志永、钱源天桂运、玉启朱邦斌、余祥常达龄。崧岳云开日、永远大吉昌

广东、都南、连滩、深步,字辈:敬镇文廷宗世纲,仕成德业振朝堂,大展漠猷能定国,家声丕显永名扬,

17.云浮市

郁南县宋桂镇茆岭谢氏及南山谢氏字辈:仰我皇恩锡汝嗣裔,长发其祥永绥吉邵,智仁信义业绍世昌,鸿图大展继承优良

18.广东韶关乳源:

载念:

万千迁应,大圣皇王,天命洪康,文明景兆,百世荣昌,

承先贻裕,佑启崇光,宗功祖德,继盛履祥,芝兰玉树,

珍宝传扬,名贤蔚起,科甲联芳。

【广东韶关乳源大桥武丰继英德,罗崇公第九十九世承字辈修奉。】

谢姓的起源、历史名人、人口数量、族谱

谢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一;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宣王分封其舅父申伯於谢国,在河南唐河县,后子孙以国为氏。

二;据《旧唐书.文苑传》所载;唐代谢偃的祖父孝政,本姓直勒氏,是鲜卑族人,后改姓为「谢」氏。

家族名人

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阳夏人。少有重名,徵辟皆不就,隐居东山,年四十余,始出为桓州司马。淝水之战任征讨大都督,指导策划,克敌有功,累官至太保,卒赠太傅,故世称谢太傅。

谢玄(343~388)东晋名将,谢安侄子,阳夏人,字幼度,具经国才略,以精锐八千,破前秦苻坚百万大军於淝水,拜前将军,封康乐县公,卒諡献武。

谢灵运(385~433)南朝文学家,谢玄之孙,小名客儿,时称谢客。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少好学,工书画,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首先。性好山水,肆意遨游,所至辄为题咏,以致其意。其诗开创山水写实派风格。初为太尉参军,后徙广州,有诗传世。

地望分布:河南陈留郡。

谢姓起源参考之二

谢姓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古老,而且有着显赫声望的姓氏。在河南省南阳这块当年被称为谢国古邑的地方,仍然居住着谢氏的子孙,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过着平和而安祥的生活。

南阳市谢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谢振祥: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白河的上游就是“南召猿人”的聚居地,再往南,中游黄山一带,是仰韶文化的遗址。紧接着再往南到了独山实名谢山之下,沿白河两岸,包括宛城区、卧龙区、唐河和新野县的一部分地区,聚居着一大批谢姓人群,他们在这里长期,人口逐步增多,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部落方国。

据谢姓自己的家谱记载,他们的始祖是一个叫申伯的人,是的王后兄弟。当年,申伯以国舅的身份在河南领到一份封地,称为谢国。后来,申伯失去了爵位,他的子孙便以国名谢为姓了。世居在古谢国的谢氏后人,不断,成为当地的旺族。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不断向各地播迁。其中,陈郡阳夏(河南太康)的谢姓是非常值得一提的。阳夏是谢姓的主要郡望,阳夏谢姓涌现出谢安、谢玄、等杰出人物。

有句成语叫“东山再起”,它讲的是谢安的故事。才华横溢的谢安,起初不愿做官,整天与书法家等好友在东山以文会友,不问国事,朝廷多次召他都被他拒绝。后来,国家濒临灭亡的危险,四十多岁的谢安这才决定东山再起。出山后,谢安举贤不避亲,任命侄儿谢玄统领军队,积极备战,终于在淝水大战中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也都由此而来。明朝末年,有一批谢姓先人从广东、福建渡海东行,登上了台湾岛,居住在台南。以后,又有谢氏入居彰化、台北,苗栗,随着入居台湾的谢姓队伍不断扩大,谢姓也逐渐成了当地的望族,如今被排列为第13位。谢姓后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没有忘记他们的祖居地在河南南阳。

南阳市谢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谢海亭:我和谢汉儒先生有过多次接触,谢汉儒先生是世界谢氏宗亲总会的会长,现居住在台湾的台北市,曾多次来我们大陆,在好多场合谢汉儒先生不止一次地向我们讲过,世界各地姓谢的根在大陆,发祥地在河南省南阳。

南阳市侨务办公室主任傅光宇:这几年,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接待了世界上来自八个国家和地区的谢氏宗亲,他们到南阳之后对故土的感情特别深刻,我亲眼看到他们有的人捧一把故土,流着热泪,真是感到回到家乡的感觉,不少的谢氏宗亲说,我们真是回到家了,我们的根就在南阳。

许多年以前,谢姓的子孙曾经带着祖先的荣耀和梦想,与谢家的堂号离开家乡。多少年后的今天,飘泊在海外的谢姓游子,满怀着对故乡的眷恋又踏上了归途。

谢姓起源参考之三

谢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四大姓,在台湾排名第十三。谢姓出自任姓,有黄帝的后代和炎帝的后代两种。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第七个姓任。任姓一共建立了十个国家,首先个就是谢国。西周末期,周宣王将他的舅父申伯封在谢。在申伯就任前,周宣王先派人灭了任姓谢国,任姓谢国的一些人就把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姓谢。申伯就任后,建立了申国,后来被楚国灭掉,住在谢邑的人就有一些以邑为姓,也姓谢。这样,谢姓就有了黄帝之后和炎帝之后的区别。发展和演变:谢姓还有一些是出自少数民族的姓氏。比如说,鲜卑族的直勒氏就有人改姓谢,射氏,谢丘氏也有人改姓谢。谢姓早期分布在河南南部,到春秋时期,有些谢姓人迁徙到了山东,湖北和湖南。战国时,谢姓扩展到了四川和贵州,并融入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唐末,谢氏开始进入福建,到明朝开始进入广东,并且发展到了台湾。谢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唐河,南阳,涪陵,永昌,会稽,下邳,九江,章陵,陈郡,阳夏,康乐,东山,梅县,大浦,宝树等。

族谱

八世祖考榆罔公,在位55年。蚩尤作乱,禅位黄帝,降为侯。妣伊耆氏,子帝柱。

九世祖考帝柱公,因父降为列侯,分封丁洛,世袭其职。妣伊耆氏,子庆甲。

十世祖考庆甲公,妣陈张氏,一作陈绛氏,子戏。

十一世祖考戏公,妣有邰氏,子器。

十二世祖考器公,妣风氏,子祝融。

十三世祖考祝融公,相黄帝而治天下,辩乎南方。妣挚氏,子垂。

十四世祖考垂公,妣蜀山氏,子伯益、伯夷。

十五世祖考伯益公,舜命为虞,佐禹治水有功,禹崩以天下授之,公不受,乃避居箕山之阳。妣虞氏,一作有娥氏,子若木。

十六世祖考若木公,妣石费氏,子费昌。

十七世祖考费昌公,妣祝绛氏,子房。

十八世祖考房公,妣视山氏,一作蜀山氏,子仁昌。

十九世祖考仁昌公,一作仁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天英。

二十世祖考天英公,妣蜀山氏,子硅。

二十一世祖考硅公,妣扈氏,一作有扈氏,子敏。

二十二世祖考敏公,妣嫩訾氏,一作(女取)紫氏,子豹。

二十三世祖考豹公,妣鬼方氏,子谦。

二十四世祖考谦公,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澄。

二十五世祖考澄公,妣挚氏,子晔。

二十六世祖考晔公,妣风氏,子宇。

二十七世祖考宇公,妣己氏,子清。

二十八世祖考清公,妣伊耆氏,子宝。

二十九世祖考宝公,妣鬼方氏,子宽。

三十世祖考宽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典。

三十一世祖考典公,一作兴公。妣有娇氏,一作蟜子明。

三十二世祖考明公,妣有娇氏,一作蟜氏,子车。

三十三世祖考车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能。

三十四世祖考能公,妣蜀山氏,子宏。

三十五世祖考宏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瑞。

三十六世祖考瑞公,妣风氏,子倚。

三十七世祖考倚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拜。

三十八世祖考拜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世长。

三十九世祖考世长公,妣景仆氏,子恭。

四十世祖考恭公,妣鬼方氏,子祥若。

四十一世祖考祥若公,妣有邰氏,一作邵氏,子范。

四十二世祖考范公,妣陈绛氏,子箨。

四十三世祖考箨公,妣有娇氏,一作娇氏,子安世。

四十四世祖考安世公,妣伊耆氏,子忠贞。

四十五世祖考忠贞公,妣挚氏,子绍良。

四十六世祖考绍良公,妣风氏,子庵年。

四十七世祖考庵年公,妣蜀山氏,子卿。

四十八世祖考卿公,妣景仆氏,子(讠合艹)。

四十九世祖考(讠合艹)公,妣风氏,子彦。五十世祖考彦公,妣姬氏、鬼方氏,子绥章、筠生绥章,一作绂章。

五十一世祖考筠生公,一作虺筠公。妣姬氏,子吕尚。

五十二世祖考吕尚公,字子牙,号飞熊,一称姜太公。年八十遇周文王,相武王而治天下,周尊为师尚父,封齐侯,子孙世袭。妣马氏,子丁、王、年、彦、柯、绍、骆、铎、青、易、尚、其、佐。

五十三世祖考佐公,封于申。妣景仆氏,子汲。

五十四世祖考汲公,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陵高。

五十五世祖考陵高公,妣姬氏,子嵩。

五十六世祖考嵩公,妣温氏,子谋。

五十七世祖考谋公,一作某公。妣顾氏,子成。

五十八世祖考成公,妣马氏,子胡。

五十九世祖考胡公,妣温氏,子献。

六十世祖考献公,妣有施氏,子宁。

六十一世祖考宁公,妣顾氏,子恩。

六十二世祖考恩公,字宏道,妣孟氏女适周厉王。子诚、申甫。

六十三世祖诚公,号申伯。辅宣王中兴,宣王赐封于谢,子孙因以为氏,遂为谢氏受姓始祖。妣王、高、张氏,子弘、猛。

人口数量:谢姓936万人

仲姓的来历

仲(Zhò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上古高辛氏,为黄帝的后裔,以人名为氏。黄帝有曾孙,号高辛氏,有“八才子”,号称“八元”,与颛顼之子“八恺”齐名,高辛氏的“八元”中,有仲堪、仲熊两兄弟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的“仲”字为姓,遂成仲氏。

2、出自任姓,氏商朝开国君王汤的佐相仲虺的后代。仲虺,本奚仲之后,辅佐汤治理天下,立有殊勋。仲虺之后以祖字命姓,遂为仲姓。周朝樊侯仲山甫即其后。

3、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公子庆公,字公仲,因乱鲁而遭谴责。庆公死后,其子孙有由于避仇者,以其字为姓,称仲氏。

4、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春秋时宋国君主宋庄公之后。宋庄公的儿子字子仲,子仲的子孙字“仲”为姓,成为仲氏的一支。得姓始祖:仲堪。仲姓一支,据《元和姓纂》记载上说,是高辛氏才子八元仲堪,仲熊的之后代,以父字为氏。从《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看来,另一支是鲁桓公子庆父子孙号仲孙,亦称仲氏,又仲虺汤左相,子孙氏焉,仲尼弟子有仲由,字子路。由此可见我国的仲氏家族来源端多。不过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些古人的后裔之以仲为姓,都是在历史上的秦汉以前,因此仲氏家族的古老,自是不容置疑的。仲氏家族的始祖仲堪,是一位大有来头的人,比较早的仲堪和仲熊,都是上古时名列“八元”的贤者。所谓“八元”是指当时8位比较有才德、比较善于治事的人。他们的当时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望族居乐安郡(今山东省广饶县)。《百家姓》注居中山郡(今河南省登封县)。仲姓后人尊仲堪为仲姓的得姓始祖。

编辑结语

关于任姓取名男孩带庆,姓氏仲的来源的讨论相关内容本站进行了详解,以后还会继续分享相关的内容,希望您感兴趣,您的喜欢是对我们的支持!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博博生活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