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周易起名 六大古都是指,

youer

本文目录

  1. 六大古都是指
  2. 姓房的一般是哪里人
  3. 刘秀到底是哪里人
  4. 位于南方带颜色的地名

六大古都是指

中国有6大古都,分别是北京、南京、西安、杭州、开封和洛阳,可以成为古都的城市一定是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今天就来看看中国6大古都有哪些吧。

北京,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古称燕京,为五朝帝都(燕、金、元、明、清):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传统的老北京情怀,加上一口地道的京片子,纯正地道;皇城遗迹主要集中在整个城市的中心区域,顺延中轴线的还有天坛、故宫、前门大街等景点;西郊除了历史悠久的清华和北大学府,还有香山和各种古寺隐没其间,绝对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好奇。

南京,三国时称为建邺,是吴国的首都。南京是“怀古”比较好的去处,游走在南京城里,到处都是些时代侵蚀的遗痕。明孝陵的花开枫落、江南制造局里的民族自觉,台城夕阳西下的意境,总统府里的时代更迭,或者是秦淮河的粼粼波光,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而这个曾经繁华曾经颓败的城市,这个曾经姹紫嫣红曾经凄风苦雨的城市,必将会带给你一段不一样的记忆。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比较多、建都比较早、历时比较久的城市。有人说在西安,随便一块地方,挖下去可能就会现出一堆秦砖汉瓦,几件国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作为古都,西安的历史遗迹、文物珍藏的确很丰富。今天,一座座建筑和一堆堆墓冢已经不能完全代表这座城,现在的西安城垣依旧,雁塔高耸,抬眼即是高楼,街头巷尾遍布各种食肆,书院门里古色古香的书卷气浸染着笔笔生意,德福巷遍街的现代酒吧与咖啡厅是年轻人的夜天堂。古老和现代碰撞出西安新模样。

杭州,在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之首都。这个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地方,山、泉、湖、桥、塔、寺样样俱全,风景中的色彩开始多样化起来。西湖沿岸,城市和公园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茂盛的植被与各色小店融为一体,这正是杭州有趣的地方,到处被大自然的绿意包围,却也没有远离城市的空旷感。当然,这里也是繁华的闹市,武林广场的现代气息和清河坊的古意盎然都是比较真实和比较值得让人欣赏的杭州。

开封,开封古称东京、汴京(亦有大梁、汴梁之称),简称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北宋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比较繁华、面积比较大、人口比较多的大都市。开封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太行山脉东南方,地处河南省中东部。东与商丘市相连,西与省会郑州毗邻,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黄河,与新乡市隔河相望。现辖尉氏县、杞县、通许县、兰考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金明区五区。

洛阳,洛阳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是中国建都比较早、朝代比较多、历史比较长的都城,洛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是中建都时间比较早,时间比较长的城市之一,历史上曾用名或别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先后共13个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阳指点江山。

姓房的一般是哪里人

河南,山东一带都有姓房的

成龙祖籍在山东也是姓房的。

①潮汕,其中汕头金平、龙湖、濠江区,潮阳棉城、海门;澄海东里、澄城;潮州湘桥区;潮安庵埠;饶平黄冈;普宁,聚居大坪流沙等镇;惠来,聚居东陇、神泉、隆江等镇。此外,原系潮汕地区的陆丰甲子等镇。

②梅州市梅县区城东镇汾水村;

③梅州市大埔县银江镇“房氏家庙”国器堂;

④深圳市观澜街道办事处樟坑径村;

⑤东莞市篁村区胜和联益村(旧称房屋村)。其先代世居山东定陶,唐房玄龄之后,宋代中叶,有房氏之朝奉公者,宦于南雄,后游东莞,家于篁村(今东莞篁村)(明陈琏《琴轩集·房氏族谱序》,明吾庆善《房氏族谱序》)。一说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从山东济南迁入,曾建有房氏宗祠。

东莞凤岗镇三联乡排沙围村,迁入于明代;深圳市观澜街道办事处樟坑径村由此传入。

⑥连南火烧坪八排瑶;

⑦茂名化州笪桥朱砂大汉村,桃胡村,黄林村;

8.廉江良垌镇香木径村,石城镇姓房村(原名火烧山村)。

安徽分布

①宿州市泗县屏山镇大房村,小房村,山后房村

②合肥市

③芜湖市泾县、枞阳县等

④巢湖市和县沈家镇房侨村

⑤阜阳市临泉县(古称沈邱),四个房庄,另有房数、水房庄等,为清初李自成兵败后由房姓两兄弟从山东移民而来。传说距县城七里处的“房楼”,以前曾供过房玄龄的金盔。

⑥蚌埠市怀远县河溜镇枣林村、北湖村、房楼村;

⑦界首市大黄镇房庄村;

⑧定远县炉桥镇路北村陈庄和房家岗,传说元末明初,元皇帝预测真龙天子降生在风雨府,就开始屠杀凤阳付境内儿童,一直随时间的尊长尔屠杀儿童,造成炉桥附近人口匮乏,有房氏三兄弟从山东移民到炉桥陈庄,后老二和老三不远留在此处,继续南下,后失去联系!炉桥附近的房氏为老大长房后人,约800人!

-安徽天长,从扬州庙头迁至此地。聚贤堂从苏州阊门迁入扬州,年代不详。

河南分布

①平顶山市叶县辛店乡南房庄村、东房庄村;

②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房庄;

③邓州市明之前从北京或山东迁至濮阳再到当地

④内乡县赵店乡花洼村房寨,明末从邓州迁至

内乡县湍东镇,赤眉乡杨营村东房寨小组,

⑤信阳县

⑥兰考县,分布于黄河南北

⑦河南南阳方城县博望东房庄博望西房庄

⑧驻马店市/遂平县等

⑨周口市淮阳县明末从山东枣南庄迁来。

⑩商丘市主要集中睢阳区古宋乡五营村,该村房氏愈半,宗亲关系明晰。

山东分布

①聊城市茌平县朱官屯村;全村大约1000多人房氏姓名,辈分为:天,道,本,公,平,修,德,福,子,鸿等……村中还建有房氏祠堂!

聊城市莘县妹仲镇康园村;

②青岛莱西市南墅镇下堡村;

③山东济宁市邹城市房桃村;

④济宁市任城区,南张乡,房家村;

⑤淄博市博山区山头窑广村,两平村,八陡镇,茂岭村,源泉镇,麻庄村;淄川区昆仑镇宋家坊村

⑥威海乳山市五(午)极镇房家村,公元1400(永乐年间)由青岛即墨北阡村迁出;

⑦济宁市梁山县韩垓镇

⑧菏泽市郓城县双桥乡房集村;

临沂市河东区凤凰岭乡李公庄村,明末清初从山西迁来。

⑩长清区大房庄(济南市文昌区大房庄);

⑾长清区五峰街道办事处北宋庄;

⑿济南市商河县孙集镇房家屯村全村1000余人房姓500余人,始祖明朝自河北枣强迁居于商至今已有500余年,年湮世远自迁始祖至六世祖之讳字称谓无以考据于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创谱立牒自十七世起辈次排序毓维家延乐心怀宝有常自二十七世起辈次排序诗书执礼泽立伟茂庆祥,二十世孙房延斌提供;商河县龙桑寺镇房家村(均由河北枣强迁至于此);

⒀潍坊坊子区九龙街道下房村,上房村。

潍坊市安丘市大盛镇娄家庄村、房家官庄村。

潍坊市青州市孟古村、房古村。

⒁章丘市黄河乡的南房村和北房村。南房村已经有21代。清时期河北枣强迁入。两村的房姓人口大约800多人;辈份:培、佃、庆、英、俊、爱、孝、子。

临沂市苍山县房氏乐善堂分布:临沂市:苍山县房家村宝山前铁山城子东新兴伏山口大官庄陈桥仲村仲村河西魏村大坊村南新村大吴宅兴明郎庄胡官庄黄路郯城县:费县新庄罗庄区房庄枣庄市:驿城区太平庄山亭区王湾村市中区齐村后川江苏省:东海县新沂市棋盘镇管沈村

人口:各地区共计人口5000人左右辈份:庭超敬铸宏毓振殿永学保家肇昌泰继世延文英华章传广远厚德忠良长先贤为道义兴绍子荣尚

莱芜市佛羊寸

泰安肥城市安驾庄;

郯城县小房庄房氏宗谱载:“房氏先祖清光绪间,由江苏省瓦窑小街子迁此”建村。以姓氏得名小房庄。

房溜追记房氏墓碑载,房氏始祖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江苏邳州小街子迁居于此建村。因村靠沭河拐湾处,水流湍急,故取名房溜。

房圩子清初建村,原名房家岗。后为安全,村周筑圩,改名房圩子。

西房庄回忆房氏宗祠碑载,房姓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得名房家庄,习称房庄。1958年以村中新筑南北大路为界,分为东、西房庄,此村居西,故名西房庄、东房庄。

-新泰市养流镇上刘村,汶南镇南辰、重兴庒村

-德州市齐河县大夫营前甄乐陵市{县}花园镇房家村、临邑县德平镇房集村

-平度市吕家集

-微山县欢城镇的黄村、界牌口、高庄等处,有族谱,昔年,在界牌口建有宗祠;

-东阿县鱼山村;

-夏津县东李官屯房庄;

-汶上县,分布于义桥乡、南站镇、白石乡、郭仓乡、苑庄镇、郭楼镇、南旺镇等地,从临淄迁入,迁入后已传二十代。

-莱阳市柏林庄镇白石埠村,龙旺镇纪格庄;

-临沭县石门镇房巡会村。

-滨州市沾化县,主要分布在富国镇的房一、房二、大房家和小房家村,刘彦虎,吴家庄子、东杜、滨海乡的河溃村、下河乡的房岭村等。邹平县临池镇大房村、小房村。

-日照市分部在日照市区、陈疃镇石旺沟村、三庄镇、西湖镇、龙山镇、五莲房家沟、莒县等地。

-即墨县200-300年前从云南迁到山东。辈份:廷,正,大,太,世,安,克,文等,主要分布:金口镇,田横镇等。

-诸城县/沂水县/坦城县/莱芜县/新泰市/烟台市/郓城/鄄城县/蒙阴县/临朐县等

山东淄博沂源;

山东省文登市宋村乡山东村。

菏泽市单县莱河镇有西房六和东房六。

江苏分布

①泰州兴化市,明初由苏州迁至,其中:

茅山镇北陈村;

缸顾乡房家舍;中堡镇东、中堡镇西二村,始祖房公正武,来自山东省济南府余化县,后迁往苏州菖门三堂街,明洪武年移居到此;

大邹镇等

②扬州高邮临泽镇;

③镇江句容县陈武镇房家边村;

句容县移风乡/孝义乡;

④盐城东台市;

盐城射阳县特庸乡串河村一支,与江苏兴化中堡房姓一系为近支。

⑤江苏泗阳,主要居住在该县临河镇王三庄村,房湖村(清朝叫房家湖),同时洋河镇、屠园镇等地也有散居,历史名人有房震亨等(载入清泗阳县志;)。

⑥徐州沛县、新沂、铜山县郑集

⑦徐州黄河南雎宁县房台子/张圩/姚集/庆安/王集/双沟等地;

⑧常州溧阳

⑨连云港云台区花果山乡小村;

河北分布

河北石家庄栾城,北十里铺村。

湖南桂阳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宗谱九卷,首二卷,(清)房芳梅等始修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清)房枝音、房昭昕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亲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湖南浏东房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清)房青云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清河堂、泉源堂梓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桂阳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宗谱九卷,首二卷,(清)房枝音、房昭昕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亲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吉林大学图书馆。

湖南浏东房氏族谱十一卷,首一卷,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衡阳房氏续修族谱,(民国)房开甫主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浏东房氏族谱,(民国)房维日等修编,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浏阳清河堂湘鄂赣白茅冲支派房氏族谱,(现代)房兰清等编修,1995年线装竖排本。

广东东莞篁村房氏族谱,(明)陈琏序,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广东大埔冠山村房氏族谱,(现代)房敦林、房伴村等重修,1994年国器堂铅印竖排红塑面本。

广东连南房氏年命书,房先清收于《八排瑶古籍汇编》,内容类似族谱,但体例和意义与士大夫模式的族谱完全不同。它们虽然也是文字的记录,但一般是在祭祀时由主祭人念诵,基本上还是保留了口述的传统。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广东梅州房氏族谱,(现代)房玉宽编印,1995年国器堂纸版横排铅印本。

广东化州房氏族谱,2006年电子版。

浙江房氏宗谱十卷,首二卷、末一卷,(清)房东余等纂修,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宗谱三卷,(清)房秋伊主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继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宗谱四卷,(清)房圣务、房万珊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兰考周易起名 六大古都是指,

四川中江雷神庙房氏族谱,(清)房映煃编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民国时期房念宗、房固宗、房建修等续编,手抄线装本六册,1984年房昭文修补。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四川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四川中江雷神庙支派房氏家谱,(现代)房明毓编,2004年简体横排电子版。

福建闽浦水南房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首先卷、第四~五卷。

福建闽北浦城房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福建泉州房氏族谱,(现代)房世明编,2004年中书堂纸版横排胶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省泉州市前亭村。

江苏溧阳新仓(昌)房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雎宁房氏族谱,1992年清河堂三修,成于1994年,铅印竖排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雎宁市黄河南雎宁村。

山东微山世善堂房氏族谱八卷,著者待考,成谱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续修,房台等人于1988年重修。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山东沾化房氏族谱,著者待考,2006年电子版。

山东菏泽郓城房氏族谱、巨野房氏族谱,著者待考。现存于当地房氏宗族。

兰考周易起名 六大古都是指,

安徽和县明礼堂房氏宗谱,(现代)房仕九、房淑焕等编,1993年宣纸线装竖排八卷本。

河南内乡房氏族谱,(现代)房立定等编,2004年简体横排复制本。

山西大宁房氏族谱,迁(支)祖:房锦芝主编:房喜生,2005年简装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大宁市道教村。

吉林长春房氏族谱,著者待考,2006年电子版。现被收藏在吉林省长春市李家屯。

房氏宗谱四卷,(清)房宝大主修,清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房氏家谱,(清)房浩修,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手写本一卷。现被收藏在山西省交城县觅渊斋

刘秀到底是哪里人

>

近些年来,各地都在疯抢历史名人,无非为了两点,一是为了增强自己城市的自豪感,好吹吹牛;二是为了挖掘历史名人的价值,发展旅游业。之前河南南阳市和湖北襄阳是在争诸葛亮,而现在他们又在争汉光武帝刘秀。那么,汉光武帝刘秀到底是哪里人,是河南南阳人,还是湖北襄阳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二。

历史上汉光武帝刘秀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玄孙,也是汉朝的皇室子孙,但是由于汉武帝的推恩令,到了他的父亲刘钦的时候,他家早就没有了自己的封地,刘钦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他的父亲刘钦是南阳郡白水乡(今河南南阳)人,在西汉末年担任陈留郡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令。公元前5年1月15日,刘秀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后殿第二间屋里。

古代帝王的出生总有一些奇特的地方,否则就不能说明他是上天之子,君权神授了。这不刘秀也不免俗套,据说他出生的当晚没有灯火,却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父亲感到奇怪,立即召来功曹史充兰,派他去问会占卜的人,卜卦后。占卜的人说:“这是件吉利的事情,不用多说了。”这年,在刘钦房前栽景天的地方有小米长了出来,共有三株,每株一根茎九个穗,比一般小米要长一二尺,真是好小米。因此,父亲刘钦为其取名为“秀”。

公元3年,刘钦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与兄妹便成了孤儿,生活无依,被远在南阳郡蔡阳县(现今在湖北枣阳市琚湾镇古城村是襄阳市代管县级市)的叔父刘良所抚养,刘秀在此生活了11年。公元14年,刘秀去长安学习。公元22年10月,刘秀与李通从弟李轶等人从宛城(今南阳市)起兵,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就此开始自己一统天下的伟大事业。当然,有“位面之子”之称的刘秀真的成功了,建立了东汉王朝。

关于刘秀到底是哪里人,从他的出生地看,他是今天的河南兰考县的人,但中国人的习惯一般不论出生地,而随父亲的籍贯,那么他就是南阳人了,比较多算新兰考人。但他大部分时间又是在南阳郡蔡阳县也就是今天湖北的枣阳市生活,因此在刘秀的心中可能更认同自己是蔡阳县(今枣阳市)人了,从现在的地理划分,也可以说是襄阳人。

但还有一点就是无论今天的南阳市和枣阳市在汉朝的时候都归南阳郡管辖,跟现在的襄阳市没有一点关系,从大方面讲,刘秀对外应该宣称自己是南阳郡人。那么,刘秀到底是哪里人呢?只能说他是古代南阳人,今天襄阳人。各位,你们说呢

位于南方带颜色的地名

答:安徽。

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市,位于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地区,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具有多元文化特征。清初属江南省,清朝康熙六年取名安徽。安徽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安徽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文化浑厚,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安徽还是中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

小编总结

以上就是本站关于兰考周易起名 六大古都是指,的详细解释,如果读者朋友感觉本站的内容对您有帮助可以时常造访本站哦,小编会经常分享相关内容给大家!谢谢!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博博生活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