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帛字意,绫罗绸缎绢锦这6种织物如何区分?

youer

本文目录

  1. 绫罗绸缎绢锦这6种织物如何区分
  2. 象形字演变成形声字的字
  3. 怎么识别甲骨文

绫罗绸缎绢锦这6种织物如何区分

绫、罗、绸、缎、锦、绢,都是“织出来”的料子。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纺织时,经纬线的交叠关系不同,从而出现触感、光泽度等的不同。

一、绫

指斜纹组织的丝织物,面料上会有明显的斜线纹路。质地轻薄,柔软。今天常用来装裱书画。

取名帛字意,绫罗绸缎绢锦这6种织物如何区分?

所谓斜纹组织,指的是经纬连成斜线的组织。斜纹组织的经纬交织点少,所以耐用度稍低,光泽度和弹性较高。

斜纹组织还有“浮长线”的概念,所谓浮长线,指的是一根经/纬纱浮在相邻的几根纬/经纱上面。

绫产于汉代以前,盛于唐、宋,在明清时期缎兴盛之后,绫作为衣料渐渐式微。

二、罗

采用条形绞经罗组织的丝织物,表面具有纱空眼。质地轻薄、通风透凉,适于制作夏季服饰。

怎么理解这种组织呢?一般来说,织物的经线都是平行排列的。而罗就不同了,在织造时,经纱会不停地抬升再下沉。

经线不是相互平行而是互相绞缠的,纬线再从相绞的经线中穿过,这样就使得经纬较为稀疏、通透。

三、绸

丝织物的一个大类。指的是采用基本组织,或混用变化组织,或者说不具备其他类织物特征的丝织物。中厚型,质地紧密。

绸出现于西汉,明清以来成为丝织品的泛称,现在习惯上把“绸缎”连起来作为丝织物的总称。其中较轻薄的绸可做衬衣和裙,较厚重的可做外套和裤子。

四、缎

是缎纹组织的丝织品。光亮柔顺、华丽脆弱。一般来说,比较光亮顺滑易勾丝的那个就是缎,因为缎纹组织的浮长线是比较长的。

取名帛字意,绫罗绸缎绢锦这6种织物如何区分?

缎纹组织的浮长线越长,也就意味着经纬交织的频率越低,光泽度就会越好。但同时也意味着织物更加脆弱,因为暴露在外的纱线无法被保护。

缎应该是在宋以后才出现。缎出现后,渐渐代替了绫的历史地位。直到今天,在正式场合的礼服也会选用缎作为衣料。

五、绢

指平纹组织的丝织物,挺括平整,可以做妇女服装、童装等。同其他制品相比,绢容易起毛。

平纹组织就是经纱和纬纱一上一下织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织物。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掌握了绢的织造技术。

由于绢平实纤薄,在纸流行起来之前,它是画作的首选。

六、锦

从字意看,“锦”即用彩色经纬丝织出各种图案花纹的纺织品,泛指具有多种彩色花纹的丝织物。锦的生产工艺要求高,织造难度大,是古代比较贵重的织物。

它是一种立体组织,构成数层组织互相嵌合的复杂布料,摸起来要厚一些。其中南京云锦、广西壮锦、苏州宋锦、成都蜀锦为四大名锦。

象形字演变成形声字的字

象形字变成形声字:星和风。星(曐)甲骨文三个圆表天上发的星体,周代变晶下从生了。以后星就以小篆发展为汉隶。

金文隶书楷书规范曐,晶形容发光的星体,星和风原来都是象形字,后人在其基础上,增加声符和形符,创造新的形声字。

像形字有月、龟、马、门、木等,画成事物形状造成的字,表意文字。形声字有烈、忘、警、帛、贷、盆。组成字意叫形旁,读音叫声旁,同时结合叫形声字。

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表意思。声一半,示读音。形旁相同是同类。

怎么识别甲骨文

甲骨文的作伪并不高明,鉴定时须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看卜骨之新旧。甲骨埋入地下三千余年,被有的学者称作“亚化石”,自然有一种古朴感。作伪者常用大版新鲜牛骨来刻字(因龟甲较难刻契,且易碎裂),故凡遇大版牛骨刻辞须谨慎。如英国驻安阳长老会牧师明义士(JamesMellonMenzies)于1914年起开始搜集甲骨文,结果初次所购之大骨版,全系新鲜牛骨仿制,收藏不久,即腐烂发臭。

第二,若能目验实物,可看切口之新旧。即便是利用出土之甲骨新刻文字,因切口新,作伪者常用粘性泥土涂抹。将甲骨浸泡水中不久,即可用刷子刷去泥土,切口便一目了然。而真品则因土色深入刻痕内,一般是洗刷不掉的。刻在肩胛骨上的甲骨文

第三,看内容是否符合卜辞的文例文法。因作伪者并不懂甲骨文的内容,多数是胡乱抄袭真片上的文字,东拼西凑,甚至倒写、刻错亦浑然不觉。因此,在鉴别时要注意看刻辞是否连成文句。一条完整的卜辞,由前辞(又叫叙辞,写占L日期,以干支表示,同时又写占L者名,通常是商王的史官)、问辞(又叫命辞,是要问的事)、占辞(商王看了卜兆以后所下的是非结论)、验辞(占卜后结果的应验情况)这样四部分组成,不过许多卜辞都不完整,一般只具有其中的几部分。

第四,看刻辞格式。在龟甲上的刻辞,分两种式样:刻在左右边缘部分的,由外向里读,确切地说,刻于左甲边的文字,从左向右读,刻于右甲边的,则从右向左读。另一种是龟腹甲的中缝两边文字,皆由里向外刻,即在中缝左侧的文字,由左向左读,在右侧的,由右向右读。在牛骨上的刻辞,一般刻在骨的边缘,是由外向里读。几条卜辞刻在一起,一般由下而上排列。

第五,看字体。商代甲骨文跨越了自盘庚到帝辛12位商王计270余年,卜辞年代明确可以判断的是武丁到帝乙8位商王。在这段时期内,文字写法有过变化。有学者根据这些变化和其他考古成果将殷墟卜辞分为五期,首先期为武丁时期,字体相对大一些,第五期较小,有些在写法笔划上也有不同,可以从甲骨学工具书(如高明《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上查对。

第六,看贞人(卜人)名字。贞人即当时替商王占卜之人,为史官。贞人生活于一定的时期,贞人名是断代的依据之一。早期与晚期的贞人不可能共主占卜之事,故不应在同片甲骨上出现。不少专著对此有研究,且列表对照,一目了然(如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总的说,甲骨文辨伪较其他文物的鉴定要简单些,只是遇到利用出土的无字卜骨仿刻全部真片或一片甲骨上真伪参半须倍加小心。前人在这项工作的研究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般西人所著录的甲骨书中伪刻较多,如《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等,引用时要注意。如《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第668片左上部“癸丑王卜贞旬无祸王占曰吉”等三条卜辞系真迹,而下半部字虽大而清晰,于文义却不通,系伪刻。作伪者有的本是刻字出身,便被古董商相中,专干伪刻卜辞勾当。如董作宾《甲骨学五十年》中提到的蓝宝光,便能仿刻完整的真片,其工细程度几可乱真。幸而此人不懂文例文法,否则在甲骨上大肆“创作”,会给今日的辨伪工作平添许多麻烦。

除商代卜辞外,1954年起又发现了大量西周甲骨,其中有字的不少,时距殷墟卜辞的发现已半个世纪,作伪之风无存,当然也就谈不上辨伪了。

小编结语

以上关于取名帛字意,绫罗绸缎绢锦这6种织物如何区分?的讨论内容今天就介绍完了,如果反馈不错,小编还会继续分享的,谢谢您的阅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博博生活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