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州府取名,福建各市古代名称

dongge

本文目录

  1. 福建各市古代名称
  2. 江津通泰门历史

福建各市古代名称

1福州别称榕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因“州西北有福山”,始称“福州”。

隋唐时期,福州还曾两度被命名为“泉州”。唐武德六年(623),析建州闽县等地复设泉州(即今福州市),到了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泉州”为“闽州”。直到唐代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改闽州为福州。

古代州府取名,福建各市古代名称

福州还被称为“三山”,因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峙,闽江宛如绿带穿城而过,“三山一水”成为榕城主要标志。

宋朝时,因岛上产“一茎数穗”稻而名“嘉禾屿”。

>

2.厦门

明初朝廷在岛上筑城寨,取名“厦门”,寓意祖国大厦之门。

之后郑成功又把厦门称为“思明洲”,因岛上白鹭群集,人们也称之为“鹭岛”。1935年厦门正式设市。

3.泉州

清源山因山中有清泉,也称为泉山,泉州之名就得于清源山。

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唐久视元年(700年),于今泉州鲤城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 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开始。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所辖。天宝元年(742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

4.漳州

九龙江流经漳州一段称为“芗江”,因此古称此地为芗城。又有一说法:唐时,陈元光父子带兵入闽,辟泉州、潮州中间地,置漳州,因最初州驻地有一河流而命为“漳江”,才有了漳州之名。

汉初,芗城以梁山为界,北属闽越国,南属南海国。

晋至南北朝,北属南安郡龙溪县、兰水县,南属义安郡绥安县。至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并兰水、绥安入龙溪,今漳州境域才结束分属两郡状况。

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州(今云霄县西林村),辖怀恩、漳浦2县,因州治傍漳江而名漳州。民国2年(1913年)废府设汀漳道。

5.莆田

五代时期,当地战火连天,到宋朝时期才得以平定。宋太宗给此地取名兴化,寓“兴德化民”之意。早先的原著民,称这里为蒲口,因在蒲草上开辟田地,故改“蒲口”为“蒲田”,后演地名为“莆田”,意为海水退尽,“莆田”地名由此孕生。

>

宁德古为七闽地。唐开成间(836~840年),析长溪县宁川、古田县东北地置感德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场置县,取宁川之“宁”、感德之“德”命名宁德县,属长乐府。

6.三明

相传远在唐代,当地有一安氏产下三胞胎,分别取名龙元、狮元、豹元,三兄弟皆英杰有名于世,于是“三元”就这么诞生了。

1956年,三元、明溪两县合并为一县,各取两县原名的首字,合称“三明”县,并一直被沿用下来。

1983年改名为三明市。

>

7.汀州

毓秀钟灵古汀州,几多往事足风流。古时汀州府就是如今龙岩的大部分地区,唐开元年间,闽西置州,取长汀溪名之,名为汀州,也有说是州城的河流朝南方为“汀”。

8.龙岩

是中国唯一以“龙”字命名的城市龙岩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河洛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竞放异彩。

(196年)汉献帝派兵入闽平定南疆后,设立南平县,寓平定南疆之意。

这是福建省历史最早见于记载的五个县之一。“南平”这个名称也首次以地名形式出现在闽北大地上。

9.南平

豪杰指剑州,来者皆问津。南唐时,南平称为剑州,宋朝改为南剑州,是当时八闽州府之一。宋代时,南平是福建的经济文化中心。

南平有四千多年的历史,10个县(市、区)建县都在千年以上,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入闽的主要通道。

>

南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齐天大圣文化、张三丰太极文化的发源地。特别是著名理学家朱熹在南平“琴书五十载”,朱子理学不仅影响中国800年文化,还远播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

古代州府取名,福建各市古代名称

江津通泰门历史

三百多年前,明代的江津县城就有得胜门。江津古县城西、北、东三面临长江,只南面和西南面连着鼎山等陆地。江津城墙较高,加上有三面临水的“护城大河”,可谓固若金汤。但是,明朝农民军曹甫攻破了江津城西南面的城墙进入了县城。从此,这里成为江津城墙最容易被攻破的地段。

>

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人们对城墙进行了改造,加固了九道城门并新筑了城楼。县衙幕僚在考究命名这些城门名字时煞费心思:正北面江之门是迎接圣旨和州府官员的接驾处,故取名迎恩门;接下是出江大码头,故取名通泰门;以后是嘉惠门、临江门、得胜门、西镇门等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博博生活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