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取名器,中国古代十大名器

xiaozhang

本文目录

  1. 中国古代十大名器
  2. 十大名器故事
  3. 弹琴在古代有什么雅称
  4. 琉璃含义及出处
  5. 滥觞用成语表示

中国古代十大名器

碾玉飞龙 (汉代,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比翼连理 (明代,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司母戊鼎 (商代,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铜奔马 (汉代,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长庆宫灯 (汉代,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金缕玉衣 (汉代,现存于中国河北文物研究所) 青釉魂瓶 (三国,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圣遗音 (唐代,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杜虎符 (战国,现存于中国陕西省博物馆) 五彩鹭莲 (清代,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大名器故事

1、鸮尊

>

一九七六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器为一对两只,铸于商代后期。尊为古代盛酒器。在古代,是人们喜爱和崇拜的神鸟。他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型。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形。此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

>

2、司母毋鼎

>

一九三九年三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型制雄伟,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五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

3、四羊方尊商晚期偏早器。

>

原器一九三八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是我国现以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象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状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

4、大盂鼎周康王时器。

>

原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鼎内壁铭文19行291字,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的史实。铭文记载康王想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

>

5、虢季子白盤西周时期,盛水器。

>

陕西省宝鸡市出土。虢季子白盤是商周时代青铜器中最大的铜盘,是西周著名的重器,作器者虢季子白是周宣王的朝廷大臣。此铜盘内底铸有110字铭文,铭文通篇用韵,是一篇很好的韵文。四壁各有含环兽首两个,腹上部为窃曲纹,下部为环带纹。

>

6、龙虎尊此尊为商代艺术珍品。

>

远器一九五七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头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旋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

>

7、琱生簋

>

是周宣王时期的器物,相传原器早年出土于陕西。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是张少铭先生所捐。此簋通高二十二点厘米,口径二十一点九厘米,以饕餮纹为主要文饰。器内有铭文十一行,一百零三字。

>

8、匽侯盂

>

是西周时的器物,出土于辽宁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原器高二十四厘米,上口径二十四厘米,侈口、深腹、圈足。盂体文饰精美,通体布满夔凤纹(一种具有华冠的兽头鸟身纹样)整个器具造型庄重,显示了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贵。盂为古代盛事器或盛水器。“燕”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国,货即是燕国的君主.

>

9、铜冰鉴战国器

>

原器一九七七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铜冰鉴便是曾侯乙墓青铜器新颖、奇特、精美的特征。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

>

10、曾仲斿父壶为春秋时器

>

一九六六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原器通高六十六厘米,上口径二十三点一厘米,宽十六点三厘米。壶盖上饰有精美的莲瓣,为春秋青铜壶典型的造型。盖内及壶口内壁有铭文十二字,铭文大意为,曾侯的次子父用好铜铸造了此壶。

弹琴在古代有什么雅称

七弦

琴有七弦,故名。三国魏嵇康《酒会》:“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七丝

琴有七弦,故名。宋赵抃《游青山城》:“陡险齐双屐,逢幽鼓七丝。”

凡桐

好的古琴多为桐木所斫。宋苏辙《大人久废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曲十得三四率》:“久厌凡桐不复弹,偶然寻绎尚能存。”

玉振

古琴弹奏时金声玉振,故得名。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古琴名:冰清、春雪、玉振、秋啸。”

玉徽

琴徽一般都是由玉作为材料。《梁书文学传.庾肩吾》:“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玉琴

琴以玉饰,故得名。唐常建《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丝桐

相传远古伏羲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孤桐

峄山南坡所产的桐木,用它制作的古琴,音质好,声音清亮,故得名。《尚书.禹贡》:“峄阳孤桐。传:孤,特也。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

鸣丝

古琴拨丝弦而后得声,故得名。唐朝李白《邯郸南亭观伎》:“歌故燕赵儿,魏姝弄鸣丝。”

鸣琴

古琴拨弦而鸣。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

峄阳

峄山南坡,称峄阳,所产的桐木是斫琴的上等木料,故精美的古琴代称之“峄阳”。晋葛洪《抱朴子.擢才》:“峄阳云和,不为不御而息唱,以竞显于淫洼。”

桐君

桐木为斫琴的良材,拟称为“桐君”。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弦桐

古琴桐木为制,练丝为弦,故得名。南朝宋谢庄《月赋》:”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

珠柱

北周庾信《小园赋》:”琴号珠柱,书我玉杯。“

清英

古琴桐制,音乐清悦,故得名。《文献通考.乐十》:“相如之绿绮,蔡邕之焦尾,以至玉林、响泉、韵馨、清英、怡神之类,名号之别也。”

绿绮

西晋傅玄《琴赋序》:“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焦尾

汉蔡邕以烧焦桐木制琴,故得名。《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落霞

唐陆龟蒙《幽居赋》:“著名聚雪,仍招死草之讯;琴号落霞,尚被枯桐之说。”

舜琴

古琴原有五弦,传为舜所发明,故得名。《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虞弦

相传虞舜制五弦琴,故得名。明高明《琵琶记》:“强对南熏奏虞弦。”

三尺桐

传说神农桐木制琴,长三尺六寸六分,故得名。宋苏轼《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古琴是传统乐器,如何诠释很重要。我们要传承经典文本,就要汲取精华。中国古琴声音的特点很重要的一点是金石之声,外柔内刚。

琉璃含义及出处

琉璃,相传为二千四百多年前战国时期越国范蠡为越王勾践督造王者之剑时被发现。范蠡认为这种物质经过了烈火百炼,又有水晶的阴柔元气暗藏其间,既有王者之剑的霸气,又有水一般的柔和之感,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到的极致,于是将其随剑一起敬献给越王勾践。

越王感念其功,原物赐还,并命其为“蠡”。

后范蠡遍访能工巧匠,将以自己命名的“蠡”打造成精美的定情物送于他一见钟情的西施。

不料就在这一年战事又起,越国大败,西施被迫去吴国和亲,临别时,西施将“蠡”送还给范蠡。

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到西施的泪水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由这个名字演变而来。 明朝以后“琉璃”改称“料器”。清康熙年间,皇帝命工部在北京琉璃厂设置御厂,供奉内廷,称“宫料”、“御琉璃”。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冠。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突出古代皇宫贵族身份和地位,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

料器制作全靠人的经验和手艺,在喷灯的火焰中即兴加工,也被称为“火中的雕塑”。

透过细腻贤熟的手工技艺,再加入创作者的巧思设计,传达中国深遂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琉璃材质的光泽、多彩、柔媚、神秘的特性,而纯手工的制作工艺也使其作出的作品,具有独一性,更加造就了它的珍贵。

而高难度的手工制作,也让这种工艺品日渐稀少。

滥觞用成语表示

滥觞 「làn shāng」

>

释义:

>

1、“滥”的本义跟“漂浮"相关,河中下网捕鱼,河水照镜子。(“监”通“镜”)

>

2、“觞”,酒杯;上好的玉杯称“瑶觞 ”。

>

3、滥觞,江河的源头浅水,比喻事物的起源,引申为“波及”、“泛滥”。

>

4、成语:曲水流觞。古时文人在河边作诗,饮酒助兴的游戏。

古代取名器,中国古代十大名器

>

深邃指数 : 四星。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

“滥觞”出自《孔子家语·三恕》“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大概的意思是水源所出,其始甚小,只能浮起酒杯。

>

古人认为长江源于岷山,《荀子》补充说“(岷江)出于山,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

>

其实,孔子、荀子讲的都不是关于“浅水”的故事;就连诗人们在一觞一咏中,思考的也都是深邃主题,哪里会是什么 “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

滥觞是褒义还是贬义(人文滥觞是什么意思)

>

唐· 王勃 《宴山亭序》:银烛摛花,瑶觞抒兴。

>

名句集粹: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1、南朝·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浅水)

>

2、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酒杯)

>

3、唐·虞世南《琵琶赋》:强秦创其滥觞,盛汉尽其深致。(起源、发端)

>

4、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沧浪诗评》: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影响)

>

5、《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觞......(泛滥,过分)

>

滥觞是褒义还是贬义(人文滥觞是什么意思)

>

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

扩展阅读: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古代取名器,中国古代十大名器

>

探究世间万象的根源、脉络是中国文化人的思维习惯,于是“发轫”、“滥觞”、“肇基”这些词汇总是让人看着就难免肃然。

>

《礼记·学记》说“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后人偏偏以为“先河”是一个词,指本源、根本,正好误读了这词的“本源”。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说: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民间不大会有“曲水流觞”的雅兴。

>

其实,编造些古人事迹给自已壮胆儿也是有传统的,比如《孟子· 梁惠王上》言之凿凿,说孔子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可是两千多年了,尽管谁也没能找着这话的出处,但给解读出了无数的“深刻含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博博生活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